风起云涌,2016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备受瞩目的基因组编辑新技术NgAgo将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推到了风口浪尖。如今,NgAgo的重复性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科学问题,还参杂着学术道德、经费政策等诸多复杂的世俗因素。魏则西,这位因滑膜肉瘤去世的年轻人使百度、莆田系、部队医院成为了众矢之的。这一事件也对国内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2016,科研成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向我们的线月份,寨卡疫苗的研制获初步成功。9月份,全球首例“三父母婴儿”诞生。明星技术CRISPR不再局限于基础研究,正在一步一步向临床走去。这一年,科学家们还拿起武器向“伪科学”展开反击。百余位诺奖得主联署公开信,要求绿色和平停止反对转基因。
生物通自2005年起就开展了年度生命科学领域十大新闻评选系列活动,2016年第十二届“生命科学十大新闻评选”即将拉开帷幕,欢迎读者们投票并补充候选新闻,让我们一道用最真实的笔触记录生命科学领域成果、事件和科研热点,把握住生命科学的主脉。
成功投票的读者将获得一次转盘抽奖机会,此次抽奖中奖率高达100%哦,不要错过!
在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领域,Craig Venter一直是先行者。由于在人造人,以及对基因研究等方面的偏执热爱,其因此被戏称为“科学怪人”。今年三月,Venter设计并合成了一个最小的细菌基因组,它只含有维持生命所必需的473个基因。
5月,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等人报道称,他们证实可以利用格氏嗜盐碱杆菌(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的Argonaute来实现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这项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但也引发了不少争论,至今实验是否能重复尚待进一步探讨。
脸谱网(Facebook)创始人、首席执行官Mark Zuckerberg(扎克伯格)和他的妻子Priscilla Chan,并不是第一个试图涉足科学界的亿万富翁,今年9月份,他们宣布出资30亿美元,募集一支“梦之队”的科学队伍,共同努力推动基础科学研究。
北京时间10月3日,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由于其在细胞自噬机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而获得该项殊荣。
今年五月,美国白宫宣布启动“国家微生物组计划”,研究地球上的多种微生物菌群。这是奥巴马政府继脑计划、精确医学、抗癌“登月”之后推出的又一个重大国家科研计划,无疑为目前火热的微生物组研究又加了一把火。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开始探索通过微生物组治疗人类疾病,并取得了大量振奋人心的研究成果。
2016年9月27日,Science网站的热门新闻无疑是世界上首个“三父母”婴儿的健康诞生。来自纽约新希望生育中心(New Hope Fertility Center)的医生,在华裔生育学家张进(John Zhang)的带领下,使用了一项有争议的遗传技术——纺锤体核移植(spindle nuclear transfer),来避免一种可能致命的遗传性疾病传递给下一代。除了扩展了体外受精(IVF)程序的范围之外,该技术因为使得出生的婴儿有三个遗传学父母而臭名昭著。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早在要孩子之前父母的生活方式及其所居住的环境,可能会影响后代的健康。今年Science两个独立研究组展示了父亲饮食对RNA的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会改变后代的基因调控,引起相应的代谢紊乱。
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HIV-1是引起艾滋病的主要病原体。Temple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从活体动物基因组中切除了HIV-1 DNA。这一突破性研究发表在Gene Therapy杂志上,是通过基因编辑治疗HIV的关键一步。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膜结合组件,常常被描述为细胞的“动力室”。它们一直被认为是真核生物中生命必不可少的组件,不出意外,每一个已知的真核生物都有线日在《Current Bi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挑战。他们发现了一种真核生物,这种生物根本没有包含有线粒体的踪迹。
国际人类表观基因组协会(International Human Epigenome Consortium, IHEC)公布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表观遗传对免疫力,细胞系确定和细胞分化的影响。
明星技术CRISPR已经不再局限于基础研究方面的应用,今年不少研究组用事实证明CRISPR可以用于治疗遗传疾病,开年的三项研究就分别证明了通过编辑一个与肌肉功能相关的基因,修复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小鼠的一些肌肉功能,可以治愈这一遗传性疾病。
寨卡病毒(Zika virus, ZIKV)于1947年通过黄热病监测网络在乌干达寨卡丛林的恒河猴中首次发现,随后在全球爆发,至少66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寨卡病毒感染病例(WHO),寨卡疫情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CRISPR除了上演“科教片”以外,还有“家庭伦理剧”——围绕Broad研究所颁发的专利和仍在审查的加州大学的专利申请,CRISPR知识产权(IP)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今年这一战场出现了新的武器。
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开发了一个变通方案,将四个转录因子引入特化的成体细胞,再将其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十年过去了,我们对iPS重编程有了怎样的认识,iPS技术又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呢?
6月,Nature网站发表了一篇题为“Science stars of China”(中国科学之星)新闻特写,为我们介绍了从太空科学、生物学、海洋研究、物理学、极地探险到环境保护,对这些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提高了国家在科学界地位的一些顶尖的中国研究人员。
今年上半年,一位年仅21岁的小伙子魏则西从被检出滑膜肉瘤,到去世用了两年时间。这一事件除了让百度、莆田系、部队医院等成为众矢之的,而且事件的预计后果还包括整治未经审批的干细胞治疗和临床试验,这对于国内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也许会产生无法磨灭的影响。
超过10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署了一封公开信,强烈要求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不再反对转基因生物。这封信要求绿色和平停止阻碍一种基因工程稻米的引入。支持者称,这种稻米可能为发展中国家减少因缺乏维生素A而导致的儿童失明及死亡。
今年暑假刚过,关于中国医生用小苏打“饿死”癌细胞就传遍了微信朋友圈,主要是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介入科医生晁明和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教授胡汛研发出一种称为“靶向肿瘤内乳酸阴离子和氢离子的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ILA-TACE),利用这种技术,他们治疗了40位癌症患者,全部有效,那么这是一种新疗法,还是空穴来风呢?
7月7日,Juno Therapeutics宣布其CAR-T疗法JCAR015的II期临床试验(ROCKET)因导致3名患者死亡已被FDA叫停。去年Celgene斥资10亿美元签下与Juno Therapeutics公司10年全球合作开发与行销权,让后者名噪一时,也成为了CAR-T 细胞免疫治疗的领先者。此次临床试验采用的是重组后的T细胞,治疗成人的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elapse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超过20名患者参于此临床试验。
美国当地时间11月9日,2016年美国大选结果尘埃落定,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Donald J. Trump)被选为美国第四十五任总统。在过去的18个月里,科学界和竞选活动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互动。不少科学家表示,特朗普选举为总统,对于科学界来说绝非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