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美国一家上诉法院对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诉讼作出裁决,要求专利审判与上诉委员会(PTAB)重新评估案件。
2.PTAB此前认定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团队是首个构思出使用CRISPR-Cas9系统的团队。
3.然而,上诉法院指出PTAB在裁决中错误应用了法律标准,核心争议在于“早期对CRISPR能否在真核细胞中生效的不确定性”是否影响发明构思的认定。
4.目前,案件已发回PTAB重新审查“发明构思”环节,最终优先权归属将取决于加州大学团队能否证明其在2012年7月Broad团队实验前已形成完整发明方案。
5月13日,一场关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之争迎来新转折。美国一家上诉法院就持续多年的CRISPR专利诉讼作出裁决,对2022年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PTAB)的一项关键认定提出异议,并要求该委员会重新评估案件,这一决定再次点燃了谁才是 CRISPR 核心技术发明者的争议。
麻省理工(MIT)教授、Broad研究所核心成员。所属机构:Broad 研究所、MIT、
当时专利审判与上诉委员会PTAB判定哈佛大学 Broad 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团队,是首个构思出使用
这一裁决对拥有 Broad 独家授权的 Editas Medicine 公司是重大利好,却让依赖另一方知识产权的 CRISPR Therapeutics 等生物技术公司遭受打击。
然而昨天5月12日,联邦上诉法院指出,PTAB 在裁决中错误应用了法律标准,核心争议在于 “早期对 CRISPR 能否在真核细胞中生效的不确定性” 是否影响发明构思的认定。
CRISPR-Cas9 是一种革命性基因编辑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 RNA 引导 Cas9 蛋白精准切割 DNA。本案争议的关键法律点是“发明构思”(conception)的认定,即哪一方科学家先在脑海中形成完整且可实施的发明方案。加州大学团队主张其科学家在2012年3月已设计出 sgRNA 系统,并计划在人类细胞和斑马鱼胚胎中进行实验,5 月提交首份临时专利申请(P1)。Broad团队则认为其科学家张锋在2012年7月利用该技术在小鼠细胞中成功编辑 DNA,10 月向《科学》杂志提交成果,构成 “实际实施”(reduction to practice),最终于2013年1月发表。
2022年,PTAB作出最终决定,认定Broad团队在争议技术上拥有优先权。
加州大学团队实验结果存疑:其2012年8月的斑马鱼微注射实验仅观察到 “疑似突变”(1/30 胚胎出现无眼表型),人类细胞实验多次失败,直至10月才可能成功,且未提供可靠证据。
临时专利申请不符合要求:P1(2012年5月)和 P2(2012年10月)未详细说明在真核细胞中实施的具体条件,无法满足 “书面描述” 要求;直至 2012 年10月的P3申请才符合标准。
Broad团队实施时间更早:张锋团队在2012年7月进行小鼠细胞实验,10月提交成果,被视为有效 “实际实施”。
加州大学团队上诉称,PTAB 错误地将 “构思” 与 “实施” 混为一谈。根据美国专利法,“发明构思” 只需证明发明人形成明确、完整且可操作的技术方案,无需证明其必然成功;而 “实际实施” 才需要证明发明有效。
混淆法律阶段:PTAB 要求加州大学团队 “知道发明会成功” 才能认定构思,而法律规定 “构思阶段无需确保成功”,例如 1994 年 Burroughs 案明确 “发明人无需在构思时知晓发明效果”。
忽视明确方案:加州大学团队2012年3月的实验笔记和邮件已清晰描述 sgRNA 系统设计、真核细胞实验方法(微注射和表达载体),符合 “明确且永久的发明理念”,后续实验调整属于常规研究,不影响构思完整性。
排除第三方证据:Broad团队等外部实验室在2012年 7-12 月利用加州大学公开的 sgRNA 技术成功编辑真核细胞 DNA,证明该方案无需 “过度实验” 即可实施,间接支持加州大学团队已完成构思。
针对加州大学团队的 P1 申请,PTAB 认为其仅描述了 CRISPR 系统的机械结构和实验计划,未披露在线 的具体条件(如温度、载体类型、细胞培养参数),也未提供成功案例,导致本领域技术人员无法认定其 “拥有” 该发明。上诉法院支持这一结论,指出 CRISPR 技术从原核生物(如细菌)到真核生物(如人类细胞)的应用具有高度不可预测性,临时专利需提供足够细节以证明发明人掌握核心实施步骤,而 P1 缺乏关键信息,不符合 35 U.S.C. § 112 的 “书面描述” 要求。
Broad团队对 PTAB 将 “引导 RNA” 解释为 “单分子 RNA”(即 sgRNA)提出异议,认为该术语应包括双分子 RNA 结构。但上诉法院指出,PTAB 驳回Broad团队的专利申请修改动议,主要原因是其未合理解释修改理由,而非基于权利要求解释,因此Broad的交叉上诉 “无实际意义”,予以驳回。
维持PTAB部分决定:确认加州大学团队的 P1 和 P2 申请不符合书面描述要求,Broad团队的 “实际实施” 时间(2012年10月)有效。
推翻构思认定:裁定 PTAB 在 “发明构思” 判断中适用法律错误,需重新审查加州大学团队2012 年 3-6 月的实验记录、邮件和专利申请,以确定其是否在Broad团队实施前已形成有效构思。
驳回交叉上诉:Broad团队的权利要求解释争议不影响案件结果,上诉无效。
目前,案件已发回 PTAB 重审 “发明构思” 环节,最终优先权归属将取决于加州大学团队能否证明其在 2012 年 7 月Broad队实验前已形成完整发明方案。
这场围绕基因编辑剪刀的专利拉锯战,不仅关乎数百亿美元的商业利益,更反应出生物技术领域 “基础研究” 与 “应用创新” 之间的复杂界限。随着 PTAB 重新启动审查,2012年那场改变基因编辑史的专利之争,将再次成为焦点,究竟谁在关键时刻 “想到了”,又该以何种标准定义 “发明”,这场持续十年的争议或许还远未到尘埃落定之时。kaiyun官网中国 开云网址